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者服务管理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鄂尔多斯近年来举办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 流会、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国际马拉松赛以及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一系列大型赛会,赛会志愿者也逐渐成为这些大型赛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些大型赛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志愿者的服务为大型赛会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做出了积极贡献。根据鄂尔多斯实际情况,对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者服务管理的理论与具体实践进行针对性研究,把握赛会志愿服务管理的规律,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作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研究以管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为基础, 以鄂尔多斯组织的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详实地总结了其阶段性成果,采用理论和实证研究法,结合我市大型赛会志愿者管理的现状,对具体管理的行为过程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具体建议,希望以此能够建立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者管理的最佳模式,并成为我市今后举办的大型赛会志愿者管理的有益参考。
关键词:大型赛会,志愿者,服务管理,鄂尔多斯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鄂尔多斯近年来举办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国际马拉松赛以及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后简称第十届民族运动会)等一系列大型赛会,赛会志愿者也逐渐成为这些大型赛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些大型赛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志愿者的服务为大型赛会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做出了积极贡献。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根据鄂尔多斯实际情况,对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者服务管理的理论与具体实践进行针对性研究,把握赛会志愿服务管理的规律,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作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志愿者成为大型赛会中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目前,赛会志愿者服务的范围逐渐扩大,服务的内容逐渐加深,相应的,对赛会志愿者的要求也更高,因为从志愿者的整体规划、宣传动员、招募培训、文化建设、运行管理和保障激励等过程都是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型赛会志愿者的管理工作要明显区别于正式工作人员,另外由于志愿者在赛会期间数量大、而且承担的岗位各有不同,在管理上相对难度更大,更加复杂。
2.研究意义
根据鄂尔多斯实际情况,对大型赛会志愿者服务管理进行分析,把握赛会志愿服务管理的规律,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作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必将促进鄂尔多斯大型赛会的举办和发展,推进我市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
升,促进鄂尔多斯文化的传播和形象的树立。首先,必将促进鄂尔多斯大型赛会的举办和发展。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一般具有短期性、临时性的特点,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志愿者的宣传动员、招募培训、运行管理、保障激励等一系列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对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管理进行研究,在运行期科学地整合志愿者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的工作,加强与赛会执委会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对大型赛会本身节约运行成本,提供充足人力资源,保证志愿服务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从而整体推进鄂尔多斯大型赛会活动的举办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有益于鄂尔多斯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大型赛会的举办,由于其社会关注程度高的特点,一般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有很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提供人、财、物;再加上志愿者把大型赛会活动过程中受到的志愿精神、理念的熏陶,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带 到受众中去,并在大型赛会结束后,随着志愿者分散到社会各层面、各领域影响并持续影响到更多的人,在这些活动中,必将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有助于鄂尔多斯市民素质的提升,进而促进鄂尔多斯社会公益事业的大发展。最后,将促进鄂尔多斯文化的传播和形象的树立。举办大型赛会对鄂尔多斯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是个极大的宣传,志愿者在赛会期间通过与来宾、代表团体的沟通交流与接触,是一个迅速展示鄂尔多斯悠久的历史,展示鄂尔多斯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多的是鄂尔多斯文化传播,以及形象树立的一个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管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为基础, 以鄂尔多斯组织的大赛会志愿服务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总结其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大型赛会志愿者管理的现状,对具体管理的行为过程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对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具体建议,希望以此能够建立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者管理的最佳模式,并成为我市今后举办的大型赛会志愿者管理的有益参考。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笔者作为第十届民族运动会志愿者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研究鄂尔多斯赛会志愿服务管理工作,对全力服务第十届民族运动会志愿者工作很有必要。笔者查阅了书籍、期刊、报纸、网络等相关文献资料;收集了与志愿者相关的法规、条例等文件和鄂尔多斯志愿者组织的相关资料,这些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案例的分析提供了方向性理论指导。在运动会筹备过程中,笔者与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奥组委志愿者培训部的专家和广州志愿者学院、鄂尔多斯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及参与过鄂尔多斯几次大型赛会的志愿者等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第二届国际那达慕大会、第十届民族运动会等大型赛会志愿者服务管理情况作为具体案例,并对第十届民族运动会的志愿者做了问卷调查,掌握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一、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概念
(一)关于志愿者与志愿服务
“志愿者”一词的英文为 Volunteer,来源于拉丁文 VALO 或 VELLE,意思是“希望,决心或渴望”[1]。联合国如是定义,为近邻乃至世界贡献,不以扬名、金钱、利益为目的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的人。志愿者在香港被称为“义工”。笔者认为无偿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力所能及、切合实际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人都可认为是志愿者。
志愿者一词在中国出现较晚,然而志愿服务在我国却有着深厚的底蕴,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学雷锋活动,更是将互帮互助的理念深入到全社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最早也是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理想以及“学雷锋”“做好人好事”的社会现象融合在一起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学雷锋活动的延续。80 年代中后期,在学雷锋运动的基础上,我国出现了志愿服务的发端。1987 年,志愿者服务热线电话在广州市开通,这是全国首条志愿者热线;1989年,新兴街道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在天津市成立,这是全国最早的志愿者组织;1990年,深圳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在深圳市成立,这是全国首个正式注册的志愿服务社团;1994年,共青团中央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依托全国各级共青团,全国、省市县四级青年志愿者协会体系逐步建立;之后,民政、红十字会、妇联等组织也成立不同类型的志愿者服务团体,企业、社会组织等也参与到了志愿服务中来。由此可见,我国的志愿服务并不是单纯从国外传入,是经过人民群众的创新和政府部门的推广,在学雷锋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的志愿服务目前是在党政支持下,由共青团主导组织,大众参与来开展的。
(二)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概念
大型赛会目前并没有统一界定的科学概念,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叫法。2007 年,国务院颁布了《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明确界定了大型群众性活动是面向社会公众,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举办的 1000 人以上参加的活动,包括体育赛事,展览展会,文艺演出,人才招聘会等活动。综上,大型赛会是指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有关部门组织举办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社会公众参与的公共性活动,包括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展会等大型活动。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是指为保证大型赛会的成功举办,组织并发动志愿者参与到大型赛会的组织、筹备、运行管理等项工作的过程。志愿服务是无偿的,相应的志愿者的参与也不获得报酬,一定程度上讲,不是所有的大型赛会都可招募志愿者,只有以非营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的大型赛会,才能招募、动员志愿者,志愿者在这些赛会中发挥自身作用,降低大型赛会成本,成为大型赛会顺利举办的重要保证。目前,受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南京青奥会、北京 APEC 会议等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品牌影响,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主要通过大型赛会来进行。
(三)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分类与特点
1996年,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初始,共青团中央出台了《关于青年志愿者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的暂行规定》,规定了可以招募使用志愿者的大型赛会类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大型赛会性质、领域和功能的各不相同,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可以分为:大型体育赛事,国际国内会议,文化艺术活动和主题活动、专项活动的志愿服务。
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与大型赛会本身具有的特点相适应,也具有参与人数多,服务对象多、要求高,社会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大等特点。
二、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者服务的管理现状
(一)发展历程
1.国内外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发展
从大型赛会的发展历程来看,志愿者逐步从可有可无发展成为体育赛事和博览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19世纪90年代中期,首届现代奥运会组织了900多名义工参与赛事服务;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首次正式产生6700多名赛会志愿者团队,自此,志愿服务从 零散性和自发性的组织逐步向团队协作的发展;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首次对志愿者的涵义进行了界定;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说过,志愿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石,是奥运会真正的形象大使。志愿者的参与奉献,对奥运会及其他比赛的组织至关重要;从20世纪60年代的罗马奥运会开始,志愿服务成为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奥运志愿服务事业上又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奥运会的具体工作日程,是奥委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外其他类型的大型赛会,大多以奥运会志愿服务模式作为通用模式也在日趋发展和完善。
我国历来就有组织人员为大型赛会提供义务服务的传统,1990 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成立“首都高校亚运会义务服务人员大队”,奠定了志愿服务大型赛会的基础;1992年,广州第三届全国残运会第一次由团市委和残联共同招募250名青少年组建“广州共青团义工服务志愿队”;1994年,北京第六届“远南”运动会组织者正式使用了“志愿者”的概念,大型赛会中招募志愿者进行服务至此开始逐渐成为全国通行的做法。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成为我国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实践,此后的赛会志愿服务更加多元化。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以及沈阳全运会、南京青奥会、北京 APEC 会议等大型赛会全面借鉴了北京奥运会的先进经验。
目前,我国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大都是在北京奥运会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再发展,如城市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成果转化等,被其他国家和国内各地的各类大型赛会广泛借鉴,并进一步发展,形成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通用模式。随着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发展,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大型赛会中,志愿者的身影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风景。
2.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
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者工作起步较晚,最早是从 2006 年举办的“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和中国·内蒙古第三届国际草原文化节暨首届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以后简称“一会两节”)活动开始,鄂尔多斯市团委向全市发出了招募青年志愿者的倡议,选定 191
名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承担了“一会两节”期间的礼仪迎宾、随车讲解以及驻地、会场、演出等项志愿服务工作。可以说,鄂尔多斯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也是起步于此。2009年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招募了300名志愿者参与礼仪、讲解、场地、随团等服务工作;2010年首届国际那达慕大会暨全区第七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招募200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
2012年举办的“鄂尔多斯第二届国际那达慕大会”是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跨越,赛会中设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志愿者部,隶属执委会办公室,但是还是以团委为负责部门,经过面试、选拔,确定1021名赛会志愿者参与直接赛事服务、礼仪接待、大型活动、新闻宣传等工作。随后,在012年“神东杯伊金霍洛国际马拉松赛”中,招募志愿者1200名;2012年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总决赛及全国竞走锦标赛,招募志愿者150名;2012首届中国马术赛,招募志愿者200人;2013“伊金霍洛国际马拉松赛”,招募873名志愿者。发展到现在,于2015年8月举行的第十届民族运动会是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大型赛会,执委会专门设立了由各赛区政府、团委、教育局、体育局、公安局、高校组成的社会工作部,具体负责志愿者工作。运动会共需志愿者 14000余人,其中,赛会志愿者4351人,城市志愿者1万人左右。赛会志愿者需承担礼仪接待、安全检查、赛事服务、新闻宣传、应急救援、坐席服务、场馆引导、交通组织、信息录入、大型活动等工作;城市志愿者则被安排到主要街道、景区景点、公交站点等公共场所设置的志愿服务点,开展导游导购、信息咨询、交通引导、文化旅游宣传等志愿服务。
(二)组织机构与项目规划
1.组织机构
大型赛会涉及到很多层面、领域、部门的工作,需要调动广泛的资源、协调众多的事务,为保证鄂尔多斯大型赛会的顺利完成,通常都设立临时性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大型赛会的推进。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志愿者贡献的不仅仅是体能,更重要的是智力资源,只有有效的配置与管理志愿者才能保障智力、能力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所以近年来,在鄂尔多斯大型赛会的组织实施中,都会成立专门的志愿者工作部或安排专门的负责人,认真做好志愿服务项目的设置与规划,对所需志愿者进行供求预测,制定系统的志愿者政策与措施,确保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实施。
鄂尔多斯赛会活动的志愿者服务组织与其他部门相比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大型赛会志愿者工作主要有志愿者规划、招募、选拔骨干、培训、岗位对接、激励、考核、成果转换等方面,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既有交叉而又互不归属,在完成招募、定岗、培训工作后, 依据“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各用人部门对所使用志愿者进行专业、岗位培训,并直接领导,负责业务指导和岗位管理等具体工作,志愿者工作部门负责志愿者在赛会期间的激励、保障、团队建设和管理等事宜。
鄂尔多斯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大多是非专项的工作部门,在鄂尔多斯举办的赛会活动一般都具有时间较短、志愿者需求量大的特点,所以都是在短时期内抽调工作人员、调配资源,设置临时性的志愿者组织机构。一般以团委为主,抽调政府部门、社会组 织等工作人员组成临时工作机构,在一定时间内共同完成大型赛会志愿者工作的筹备、运作等,这样既可以满足赛会期间大量人力资源的需求,又不会增加额外的运营成本。如第十届民族运动会志愿者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是社会工作部,社会工作部下设综合协调处、运行管理处、财务审计处、宣传信息处、后勤保障处和场内观众组织处 6 个处室,工作人员从全市团组织和东胜、伊旗、康巴什及大中专院校中选拔抽调。
图 2.1 第十届民族运动会志愿者工作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
2.项目规划
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者组织管理机构,在对以往大型赛会经验的总结与借鉴,与执委会内部各部门的对接,志愿者来源单位的联络与协调等基础上梳理出志愿服务的关键点,并做出系统的整体规划。如,第十届民族运动会执委会社会工作部成立后,在理顺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制定《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社会工作部工作总体方案》,在学习借鉴历届民族运动会和北京奥运会、辽宁全运会、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工作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情况研究志愿者工作的具体行动规划,广泛征求执委会其他相关部室、专家学者、高校团委、志愿者代表等的意见,制定出了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并付诸实施,以指导运动会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各项目。
赛会志愿组织机构项目规划的重点是通过志愿者需求评估,了解志愿者的需求信息,以确定志愿者人力资源规划。志愿者需求评估主要包括志愿者数量,岗位分工的需求,志愿者专业、资格要求,配套资源等方面。组织机构通过与执委会各相关部室多次沟通协调, 作出判断分析,形成整体志愿者需求岗位清单,以其科学合理地在控制总体人员数量的情况下,根据需求配备足额的志愿者,这样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际需求往往需要通过多次的协调才能实现。另外,对志愿者岗位情况的确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志愿者工作规划的一次 梳理,通过多次调研、设计、沟通,确定志愿服务的项目和岗位,实质上是明确每个志愿者、每个岗位具体的工作,而各相关部门、各层级不断的对接、沟通过程,也是所有相关人员对整体赛会志愿者工作的理解、学习和思想统一的过程。一定意义上讲,志愿者岗位与人员的需求是通用和保障政策制定的基础。在第十届民族运动会志愿者需求评估过程中,社会工作部先后在执委会相关部室中开展4轮摸底调研,到相关高校、旗区了解情况,最终确定了志愿者总需求量为14000余人,分为赛会、城市志愿者两大类,是在赛会期间义务为赛会运行和城市运行提供服务的人员,其中,赛会志愿者4351人,城市志愿者约10000人,为后续招募、培训、运行等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在与各相关部室、高校、旗区的沟通对接中,增进了对志愿者工作的认同度。
志愿者工作的通用政策是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的行动指南,是项目规划的重要内容。志愿者工作启动后,鄂尔多斯赛会组织机构会迅速制定志愿者通用政策,明确志愿者工作从招募到激励各环节的要求和思路,主要包括志愿者的基本条件、权利和义务,志愿者招募工作,志愿者的服务领域与岗位安排,志愿者培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志愿者的表彰和激励政策等,用以指导赛会期间志愿服务的各项工作。
(三)志愿服务文化建设
1.志愿服务文化建设的意义与重要性
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文化,是志愿者在大型赛会期间通过热情服务而逐步建立起来的能够自我激励、教育并获得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认同。加强大型赛会志愿者服务文化建设从赛会前乃至赛会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内可以促进赛会志愿者工作的更好运行,可以激发志愿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归属感,实现他们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对外可以宣传赛会志愿服务工作、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和精神,进而实现其社会价值。随着这几年鄂尔多斯各类大型赛会的举办,志愿服务文化建设也逐步成为大型赛会志愿者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二届国际那达慕大会”志愿者文化建设中,设计了志愿者标志,谱写了志愿者之歌,这一标志、歌曲也成为鄂尔多斯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标志和主题歌,在第十届民族运动会中,标志和歌曲沿用,并新设计了志愿者吉祥物,志愿者的昵称确定为“小飞骏”,志愿者服务站的名称确定为“草原驿站”,而“小飞骏”和“草原驿站”也将像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一代”“蓝精灵”、上海世博会的“小白菜”、园博会的“小V蜂”,深圳的U站、贵州的“微笑小屋”等一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鄂尔多斯志愿者的代名词、成为鄂尔多斯志愿服务项目的形象代言人,“小飞骏”和“草原驿站”所包含的志愿服务的文化内容和核心的志愿精神、理念进而将成为鄂尔多斯推动志愿者服务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
2.志愿服务文化标识
鄂尔多斯志愿服务文化标识主要包括:志愿者名称、标志、标语口号、歌曲、吉祥物、服装装备、志愿者服务站名称、专属物资、印刷出版物等。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文化的标识是在举办各类大型赛会过程中,不断发展、逐步规范的,最早是从“一会两节”志愿者服装的统一设计配备,编印培训手册初始。发展到“第二届国际那达慕大会”志愿服务文化标识新增志愿者标志。
图 2.2 鄂尔多斯志愿者标志
志愿者标志以一匹飞奔的骏马为设计元素,体现出志愿者及鄂尔多斯人民的热情、奉献及包容一切的宽广胸怀,马尾部的笔锋微翘,使标志整体呈现为微笑的嘴的造型,充满了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与活力。征集到志愿者之歌《与你同行》。
图 2.3 鄂尔多斯志愿者之歌
之后,鄂尔多斯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沿用了那达慕大会的志愿者标志微笑马,确定《与你同行》为鄂尔多斯青年志愿者之歌。在第十届民族运动会上,志愿服务文化标识进一步完善,继续沿用以前的志愿者标志微笑马和歌曲《与你同行》,新确定了志愿者口号“爱我鄂尔多斯,全力服务运动会”、10条宣传标语和吉祥物。通过广泛征集,确定运动会志愿者昵称为“小飞骏”、志愿者服务站的名称为“草原驿站”。
图 2.4 鄂尔多斯志愿者吉祥物
鄂尔多斯文化融入全市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文化
鄂尔多斯文化底蕴深厚,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进过程中由众多民族共同创造、共同培育的一种地域文化,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文化,从“河套文化”算起,已经有三万多年的历史,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青铜文化、朱开沟文化、蒙古文化等。法国天主教神父,地质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和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对“河套人”的发现有过贡献,蒙古族三大历史巨著中《蒙古源流》和《蒙古黄金史》两部出自鄂尔多斯,由鄂尔多斯蒙古人萨冈彻辰和罗布桑丹津所著。各类服饰、节庆、习俗、歌舞异彩丰呈,鄂尔多斯的蒙古族传统礼仪保存较为完整,成吉思汗祭祀和鄂尔多斯婚礼在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榜上有名。可以说,鄂尔多斯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独具特色的文化,是一种多元交融、多样统一的文化,这种文化以蒙古文化为主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是一种融合了多民族经济社会文化逐步成长的文化,也是一种具有开放的胸襟与包容精神的文化。将鄂尔多斯文化融入赛会志愿服务文化中,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对传承弘扬“开放 包容、诚信友善、不屈不挠、拼搏创新、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鄂尔多斯优秀精神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鄂尔多斯大型赛会的举办,赛会期间的志愿服务领域已经扩展到赛会 活动的各个领域,将鄂尔多斯文化、“爱我鄂尔多斯”的情怀寓于志愿服务的各环节中,宣传鄂尔多斯文化、宣传鄂尔多斯精神品质、宣传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建设成果,极大地促进了志愿服务精神和鄂尔多斯文化的传播,展示了鄂尔多斯人的良好形象。赛会后志愿者分赴社会各层面,这些志愿者受到的志愿服务精神和志愿服务文化影响而形成的综合品质,伴随他们传播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进而影响更多的人,使得这些大型赛会成为时间周期更长、超越赛会本身的文化交流、文化融合活动,从而成为推动鄂尔多斯志愿服务事业长期深入开展的内在动力和支撑。
在大型赛会志愿者服务中融入鄂尔多斯文化多元交融、多样统一的底蕴,直接影响着赛会活动志愿者的管理者,结合志愿者的情况,对志愿者采取多元管理,以达到统一行动、步调一致的目的;融入鄂尔多斯文化中开放胸襟与包容精神,使得赛会志愿者中容易形成 团结合作的元素,进一步促进志愿者之间的合作与信任,增强了志愿者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融入鄂尔多斯文化中拼搏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得志愿者之间,志愿者与志愿者组织 机构之间有机配合,营造了努力工作、勤恳工作的态度和积极创新的氛围。
(四)志愿服务宣传动员
1.宣传
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宣传工作,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等新媒体,介绍大型赛会志愿者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布赛会活动志愿者工作的权威信息,以增进社会公众对赛会志愿服务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其次,宣传志愿者的具体工作状况,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树立优秀的志愿者典型,展示志愿者的风采;再次,宣传相关志愿者主题教育活动,在赛会志愿服务工作的筹备过程中,在3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日”“保护母亲河植绿护绿活动”“五四青年节”“国际志愿者日”及赛会倒计时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相关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掀起关注、参与和支持志愿服务事业的良好氛围。
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宣传工作的经验有,一是逐步建立完善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文化标识体系,如,第十届民族运动会的志愿服务文化标识已形成体系,使得整个目前大型赛会志愿服务项目的宣传工作有文化底蕴,并自成系统。二是不断创新形式,丰富了赛会志愿服务的工作内容,提供了多种志愿者素材为媒体报道打好基础。三是主动与相关媒体合作,开展广泛的社会宣传活动。四是加强与新闻宣传部门的沟通交流,联系一支相对固定的媒体记者队伍,增强媒体对大型赛会志愿者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五是组建志愿者的信息团队,加强志愿者骨干信息员的培训,主动从不同视角开展宣传。
2.动员
当前,鄂尔多斯乃至全国的大型赛会志愿者动员主要都采取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化动员主要利用行政的手段,把大中专院校、机关等体制内愿意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人员动员起来,参与到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中。社会化动员主要依托网络和传统媒体展开,激发公众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发动志愿者参与。在鄂尔多斯举办的很多大型赛会中,例如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奥运火炬传递鄂尔多斯站、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以及第十届民族运动会等都将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结合起来,特别是城市志愿者都是广泛发动市民参与,既充分发挥了传统组织渠道优势,又利用社会化动员有效扩大了志愿者的参与,培育了整个社会的志愿精神。
(五)志愿者服务管理过程
1.志愿者的招募
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环节是志愿者的招募。主要是根据大型赛会志愿者岗位的设置和要求,制订相应计划,通过宣传,面向社会或在特定范围,按照相应选拔方法和流程对申请者进行遴选并录用的过程。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者的招募工作,以自愿报名、广泛参与、公开竞争、以人为本、人岗匹配为原则。招募方式主要有四种:面向 社会公开招募、集中组织动员、社会组织招募和专业定向招募,一般采取一种方式为主,几种并用的做法。例如,2012年第二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的志愿者招募过程中,既有大学生,又有年龄偏大的志愿服务者,社区、学校、志愿者组织或有志愿服务意愿的个人均可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
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者的招募过程一般为:制定、发布招募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激发大众报名的积极性;建立招募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推进志愿者注册报名工作;统筹做好志愿者的录用并进行招募工作的效果评估。
志愿者招募:
前期调研→明确招募需求→制定招募计划→发布招募信息
志愿者←签订承诺书←录用←背景审查←选拔←多种报名渠道
图 2.5 鄂尔多斯赛会志愿者招募流程
2.志愿者的培训
根据这几年鄂尔多斯大型赛会经验,培训志愿者的流程为制定培训方案,编制教材,确定师资,然后开展培训。培训志愿者的工作会根据志愿服务岗位的不同而分别进行。主要分为:
通用培训。主要针对全体志愿者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所服务的大型赛会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相关知识,志愿者的基本能力,如应急心理疏导、团队、礼仪等,大型赛会的基本情况,举办地的相关情况。通用培训一般由志愿者工作部门负责组织。
专业培训。专业培训是对分配到不同岗位的志愿者分别进行的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培训,熟悉岗位细则、具体工作任务、流程和标准等。
实战演练。实战演练主要是对志愿者进行岗位实际操作能力的适应性培训。比如在每次赛会活动前,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的情况下,会组织志愿者进行待人接物、应急处置、运行测试等的实际演练。
专业培训和实战演练一般由志愿者使用部门负责组织。
3.志愿者的运行期管理
依照鄂尔多斯历次大型赛会的惯例,志愿者在运行期已分配到各使用部门,管理工作则本着“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由使用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岗位管理,而志愿者工作部门更主要的则转入对志愿者的激励、保障、团队建设和管理,与各使用部门的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处理好志愿者的调度、应急食宿行安排和可能出现的志愿者权益侵害问题做好权益保障工作等事宜。志愿者团队建设,直接关系着志愿者工作的顺利完成,鄂尔多斯的赛会志愿者都会根 据工作需要建立管理框架,分成若干个小团队,建设共享的志愿者团队文化,如志愿者之家等,通过QQ群、微信群、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加强志愿者之间的沟通联系,增强相互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心往一处想、事往一处做。
志愿者排班轮岗,在鄂尔多斯大型赛会运行期志愿者管理中,不论是哪方具体管理,准确测算志愿者人数与志愿者服务岗位,结合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都要确定科学合理的排班方式,通过排班轮岗将志愿者与岗位充分匹配,确保每个志愿者每天都要有岗、有责。
志愿者应急管理,从鄂尔多斯这几年大型赛会的经验看,经常出现的有志愿者缺勤、消极懈怠、受伤以及特殊的食宿行等需求需要解决,这项工作以风险管理、预先管理为主,提前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做好培训演练,及时发现问题并预防事态扩大。
4.志愿者的保障与激励
志愿者虽然弘扬志愿、奉献精神,但是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时的相关保障与激励,却是必不可少的。目前,鄂尔多斯赛会志愿者的保障主要有生活、培训、健康安全、组织管理保障等内容,每次的大型赛会志愿者工作部门都会为志愿者提供服装、食宿行、体检、保险,证件,通用、专业培训,休息,医疗和应急等方面的保障。
对志愿者进行激励是志愿者工作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鄂尔多斯大型赛会的志愿者激励办法根据适时、持续、公正的原则来进行。最主要采取荣誉激励;优惠激励,如大型赛会开闭幕式门票;物质激励,如第二届国际那达慕大会期间的纪念品激励;政策激励,如一些院校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加综合测评分数等;宣传激励,加大各类媒体关于志愿者方面的宣传力度,志愿者的自我宣传等;组织文化激励,如志愿者之家、志愿者宣传片、形象大使等;情感激励,志愿者工作任务重、加班加点很常见,所以对志愿者适时的情感激励也显得非常重要。
综上,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经数次大型赛会的实践与创新后,已日渐完善,也为鄂尔多斯常态化志愿服务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者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近年来虽然在不断进步,但通过对鄂尔多斯近年来大型赛会志愿者管理工作的全方位回顾,对《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服务调查问卷》一些数据的量化分析,以及在筹备参与第十届民族运动会期间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笔者梳理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志愿者组织化动员相对过强
志愿者主体范围窄。从鄂尔多斯这几年的大型赛会来看,志愿者招募虽然采取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相结合,但社会化动员因为相对分散,管理难度大、服务时间不能保证等因素,仅占志愿者总人数的很少比例。组织化动员效率高、快捷方便的优势是社会化动员所不可比拟的,而组织化动员则以大中专院校学生和行政企业职工为主,其他层面的人员基本参与不到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中来,志愿者主体范围相对狭窄。以第十届民族运动会的志愿者招募为例,赛会志愿者共需 4351人,服务周期相对较长,从集中开始岗位培训到运动会结束,需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鄂尔多斯总人口 200万,面积 8.7 万平方公里,人口居住比较分散,东胜、伊旗、康巴什新区作为核心区仅有 7 所大中专院校,18 周岁以上学生仅有 4600 余人(截至 2014 年 12 月),为保证志愿者数量的充足,招募采取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模式,但是实际招募过程中,还是以组织化动员这 7 所院校的学生为主体,一些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志愿者在自治区部分高校中集中招募,其余少量缺口部分由社会化动员的志愿者补齐。
志愿者的自愿性和积极性不强。社会化动员主要基于志愿者自愿、自主地参与赛会活动,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同度较高,容易克服困难去持续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但实际上这部分志愿者只占很小的比例。而组织化动员则恰恰相反,一般是党政支持,团委来具体负责志愿者工作,由于是整体参与,存在着难以充分保证志愿者自愿性、公益性、自主性的问题,而且为了便于管理,志愿者的岗位一般都是以学校或院系统一安排,对志愿者的个人需求考虑不足,使得志愿者的参与热情不高,积极性、创造性不强,有时甚至有脱岗、拒绝上岗的情况出现。在第二届国际那达慕大会时,有一些志愿者就表达了这样的意愿“是学校让我们来的”,从而在服务过程中就有消极懈怠的思想。
(二)志愿者宣传不足
前期宣传不足。加强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前期宣传,可以促使公众了解赛会志愿服务工作、熟悉志愿服务理念,关系到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形象,关系到能否招募到足够多的优秀志愿者。鄂尔多斯在志愿者前期宣传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与宣传的范围、效果相比较,还是有所欠缺,如在第十届民族运动会招募开始前,在城市主干道、居住小区、机关、学校张贴宣传海报、悬挂宣传标语,在官方微信平台、微博等媒体发布宣传视频、公告,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开设专题栏目等,但招募公告发出2个月,通过网络报名的仅有500多名。第二届国际那达慕大会时,报名时间截止后还有很多公众咨询相关报名事宜。运行期间宣传不到位。在志愿者集中到赛会结束这段运行期间,对志愿者的宣传至关重要,对于选树志愿者优秀典型,通过典型带动其他志愿者更好地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增加公众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同感具有积极作用。志愿者中有很多岗位是需要加班加点的,如大型活动部的志愿者一般参与开闭幕式演出,在上岗后就需加紧排练,经常排练至深夜;安保制证志愿者需要在几天的时间内制作上万的证件,有的甚至需要工作通宵等等,在以往的赛会中,赛中更多关注的是比赛或是会议的内容,对志愿者宣传工作往往不到位,因为宣传不到位,不少人经常会对志愿者产生误解,认为他们可有可无,挫伤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三)选拔工作不够科学
志愿者岗位需求不明确。在大型赛会志愿者招募选拔前,需要依据志愿者需求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招募政策,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政策的制定往往会因为各种因素而缺乏实践指导,不能全面考虑整个选拔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招募前,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者工作部门会与志愿者需求部门进行几轮的摸底测算,以确定志愿者的岗位及具体的岗位职责、要求,但是大型赛会的工作部门大都是临时性工作机构,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赛会服务的经验较少,在对志愿者需求的测算上会出现偏差,或者对志愿者岗位的具体要求不明确、职责比较模糊;因为志愿者岗位测算属于一种预估型测算,很多志愿者需求部门都会首先考虑足额甚至是超额配备志愿者,而对志愿者具体的工作任务没有明确的安排,甚至会出现志愿者没有具体工作任务的情况,不利于志愿者积极性的调动。如,在第二届国际那达慕大会期间,有部分志愿者使用部门提前预估志愿者人数过多,造成很多志愿者“有人没岗”,出现了有的志愿者特别忙、有的志愿者没工作的状态,对志愿者公平管理方面造成不好的影响,后来由志愿者工作部门将这部分志愿者统一调配到其他部门使用,没有具体工作任务的志愿者提前遣散。
志愿者选拔标准不统一。在大型赛会中,志愿者选拔极重要的就是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招募选拔工作机制,并确认志愿者招募需求。相比以前,赛会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工作在鄂尔多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许多招募事项还不够规范,志愿者选拔标准方面存在人为因素。例如,志愿者的面试评定标准,就会随着评审人员各自要求的不同,造成志愿者录用标准不一,以高校团委干部为主的评审人员会侧重面试人平时的表现,志愿者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会侧重对志愿服务积极性和整体形象、综合素质;志愿者需求部门则会侧重所需志愿者的专业或岗位要求,所以,只有三方共同参与配合这项工作才会比较科学合理,而在这一环节,往往由于大型赛会志愿者人数众多,面试周期长,评审人员较少,做不到三方共同参与。
(四)培训缺乏深入统筹
志愿者培训在整个赛会志愿服务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志愿者培训到不到位直接关系着志愿者综合素质和志愿服务的业务能力符合其岗位需求与否,直接关系着赛会活动顺利进行的人力资源支持和保障到位与否。培训讲师缺乏。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者工作起步较晚,一直没有专业的志愿服务讲师,培训讲师的开发显得尤为急迫。需要有专业的培训讲师队伍给志愿者做培训,而非一些非专业的人员给志愿者培训。以往在志愿者人数不多的情况下,志愿者工作部门会从外地邀请专业的志愿者培训讲师来为志愿者做培训,而筹备中的第十届民族运动会由于志愿者体量大,培训班次多,不可能邀请外地讲师长时间做培训,所以推选并培育志愿者来源院校的讲师担任培训师,由于培育时间短、这些讲师作用的发挥不是很大。
培训形式单一。志愿者的培训形式包括集中授课、网络培训和测试演练等方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培训工作大多是交由志愿者来源院校具体负责,往往培训形式只有集中授课和极少的网络培训两种,测试性演练很少或几乎没有。集中授课和网络培训一般为了节省支出,会采取大班授课形式,听课人数众多。形式单一、人数众多往往导致志愿者重视程度下降,不能充分调动志愿者积极性,培训收效不明显。
专业培训不足。志愿者的专业培训和实战演练是由志愿者使用部门负责,但是志愿者使用部门往往会忙于其他工作,对志愿者的专业培训缺乏系统规划;有的认为志愿者工作简单不需要具体流程,说清楚具体工作就行;甚至有的志愿者使用部门会认为培训工作都由志愿者工作部负责,他们只负责使用志愿者就行,认知的偏差导致志愿者使用部门对志愿者专业培训重视程度不高,使得一部分志愿者处于一种茫然状态就走上具体工作岗位,导致具体工作流程不熟悉。
(五)运行期管理不够科学
在完成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等工作环节之后,随着志愿者的集中,分配到各使用部门,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也就进入主运行期间。管理主责不明确。运行期赛会志愿者的管理以三方管理的模式进行,即志愿者使用部门、来源院校和志愿者工作部门三方共同管理,管理以志愿者使用部门为主,来源院校和志愿者工作部门为辅。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由于志愿者使用部门在前期只考虑自己主要工作职责,对志愿者工作这样辅助性的岗位预计不周,在具体的管理中,往往就会只下工作指令,忽视与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的衔接、沟通,这种情况下,之前的专业培训往往不到位,导致志愿者在服务工作中不明白具体的工作流程,出现与使用部门的预期不符的状况。
志愿者排班轮岗不科学。在鄂尔多斯举办的那达慕大会、马拉松赛、民族运动会等大型赛会中,志愿服务总体的任务量比较大,工作任务相对复杂,工作强度比较高。为了让每个志愿者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均等,保证志愿者劳逸结合、及时的补充体力,需要对复杂多样的岗位进行编排、根据岗位确定志愿者数量。但往往在具体工作中,志愿者使用部门由于重视不足,导致不能合理科学地对志愿者进行排班轮岗,会出现志愿者在一段时间内任务紧人数少或任务少人数多的情况,阻碍了志愿工作的正常衔接。另外,在志愿者岗位 设置的过程中,存在着调整不合理岗位不及时的情况。
志愿者团队建设还需加强。为了便于志愿者管理,志愿者工作部门会根据岗位将志愿者分成若干个小团队。志愿者的团队建设能够增强志愿者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搭建志愿者个体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平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志愿者的多元化需求。但在 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志愿者人数多、来源广、个体差异大,各志愿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分工不明、分配不公和合作受限等问题,分配在同一部门、岗位的志愿者在短时间内难以建立深厚的互信,团队中的骨干和团队建设的带头人在团队中的认同感不强,会导致整个团队战斗力不足,无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提升工作效率。
(六)激励机制不完善
外部激励不完善。由于志愿者工作部门对激励机制的认识不够,导致对志愿者激励机制的重视不够,激励机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目前,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激励工作由于缺乏合理的激励依据手段,对志愿者的激励就显得有些随意性和不科学性;一般来说,赛会志愿者在赛会期间的衣食住行、相关证书、激励物品等保障也属于志愿者激励的基本手段,目前,为节约办会,对志愿者这些基本保障的提供也受到一些影响。另外,激励一般在运行期的中后期才开始,导致前期激励缺失;对志愿者情感上的激励也略显不足,不利于志愿者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志愿者自我激励不足。内因是关键,志愿者通过自我激励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激发自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从鄂尔多斯历次大型赛会志愿者工作看,志愿者内部的自我激励还比较欠缺,在激励过程中,忽略了志愿者的自我,没有给志愿者发现自我价值搭建平台,今后还需要不断创造新的激励方法、树立新的激励理念,才能够让志愿者激励体制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 增强志愿者服务的主动性
大型赛会志愿者来着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或单位,背景各不相同、素质参差不齐,对志愿服务的认同度不一致,参与目的也就各异,所以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增强志愿者服务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美国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将人的需求概括为生存及生理需求、安全、归属和爱、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类。大型赛会中的志愿服务,更多的是带给志愿者安全方面、情感方面、受尊重方面和自我实现方面需求的满足,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也不是为了某种功利性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增强志愿者关于志愿服务的认同度。笔者在与专家学者的访谈交流中,专家们指出志愿者在大型赛会中服务质量主要取决于志愿者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同度,而培训工作是增加志愿者认同的一个重要渠道。所以需要加强对志愿者志愿精神和理念的系统培训,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以专栏专版等形式梳理介绍鄂尔多斯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与新媒体人合作推出精品微信、微博等在青年中广泛宣传,形成公众对志愿服务精神的广泛认同;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志愿者志愿服务理论的培训,使他们形成对自身的价值的认同。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志愿者预期。调查结果显示,参加鄂尔多斯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目的,积累社会经验、提高各方面能力占48%,为获得与明星近距离接触机会的14%,获得相应的加分或者奖励的11%,结交更多朋友的22%,其他的5%。尽管参与的目的各不相同,但志愿者们都乐意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己目的,所以了解掌握志愿者的参与目的,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对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志愿者定岗时,尽量根据志愿者报名时填报的服务意向安排工作岗位;根据志愿者参与目的的不同,充分考虑并安排能实现他们目的的工作任务,最后实现共同目的,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二)加大社会化运行力度
组织化运行主要是政府起主导作用,在赛会的各领域中协调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所有的活动中都大包大揽,应该在政府主导下,去争取协调更多的社会资源,志愿者工作也是如此。发动并培育社会组织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仅依靠志愿者工作部门,也就是团委来组织并管理大型赛会的志愿者,由于团委一般人数较少、流动较快,明显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发动并培养社会组织参与到大型赛会志愿者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志愿者招募的动员 为例,社会化动员而来的志愿者来源更加多元、服务更加主动,以往因为社会化动员来的志愿者零散,管理难度较大,管理者往往不愿意录用,这样可以发动并培育一些社会组织,让他们来参与发动、招募、管理志愿者,则具有更加灵活、有效的特点;一些大型赛会志愿者工作也可委托这些社会组织来承担。
加强社会化运作。大型赛会参与人数多、社会影响力大,志愿者工作部门应当利用这个机遇,整合调动社会资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前期志愿服务活动、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和广泛的社会宣传,积极与市场开发部门沟通,协调爱心企业赞助志愿服务活动,如赞助志愿者服装、相关装备、饮用水、宣传品、保险等,为爱心企业形成持久的宣传效果;协调组织企业、社会团体、新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城市志愿者服务项目,参与公益活动,实现树立他们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与节约赛会成本的共赢。
(三)促进鄂尔多斯文化的融入
将鄂尔多斯文化融入志愿者管理行为过程。从志愿者招募前期开始的宣传、到志愿者培训、上岗等一系列管理行为过程中将鄂尔多斯文化融入其中,加大对鄂尔多斯的宣传推介力度,对于吸引优秀人才加入鄂尔多斯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招募过程中就要以鄂尔多斯的优秀精神品质为导向观念,将其文化底蕴渗透到招募过程中,使鄂尔多斯文化与人力资源招聘管理有机融合。在培训过程中,设立专门的鄂尔多斯情况、文化内容课程。在前期志愿服务项目中,通过主题志愿活动实践将鄂尔多斯文化内涵与志愿服务精神无形中 传递给志愿者。
以鄂尔多斯文化加强志愿者组织形象的塑造。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组织文化体系中,良好的组织形象非常重要,对提高组织信任感,争取更大程度的帮助,奠定良好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组织形象可以提升成员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进一步提升组织的团结协作程度。志愿者的组织形象主要通过志愿服务标识系统来体现,目前鄂尔多斯志愿服务标识系统中志愿者标志的设计已结合鄂尔多斯文化来设计并已沿用,志愿者礼仪服装、标语、口号、志愿者吉祥物等均已充分体现鄂尔多斯文化,志愿者的昵称和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的名称也朗朗上口并充分体现鄂尔多斯特色,今后在志愿服务标识系统的完善过程中也将进一步提升鄂尔多斯文化的融入度。
(四)建立健全志愿者管理模式
1.健全招募选拔机制
在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工作之前,应该做好前期的深入调研工作,制定完善的招募选拔方案,充分考虑志愿者个人需求、岗位及来源多样化等,并设立完备的应急方案,在志愿者流失或岗位缺失,需要志愿者协助处理应急事件时能做到有人可用,在选拔过程中对评审人员做统一要求,根据不同岗位分别设定不同的标准,志愿者使用部门要及早介入,以招募一支合格的志愿者队伍;要注意在招募过程中逐步建立长期性、专业性的骨干志愿者队伍,避免临时性、突击性志愿者招募的各项缺点。
2.加大志愿者培训的创新与发展
志愿者的培训首先要明确志愿者的培训方向,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培训内容,调动志愿者的服务热情,找到志愿服务的兴趣点,并在服务的过程中全面锻炼、提升志愿者的才能。
要关注志愿者工作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培训。工作部门有团市委具体工作人员、志愿者来源高校的团委、相关志愿组织等,使用部门有执委会各相关部室。在以往鄂尔多斯赛会志愿者工作中,关于志愿者的管理方和使用方培训的缺失使得志愿者工作在运行过程中常 常出现偏差或衔接不够的情况。加强对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培训,将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更好地运转志愿者工作。
要突出培训的针对性。根据培训对象要不断细化培训内容,特别是志愿者的专业培训实战演练,由于不同使用部门对志愿者的工作岗位、内容和对志愿者工作能力的要求都存在差异,所以必须细化对志愿者的培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根据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经验和工作能力开展培训,如分别针对初次参加的志愿者、有过经历的志愿者和志愿者骨干等人员开展的培训要类型不同、程度不同,要注重从事志愿者具体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等整体上的提升。
创新培训方式理念。对于通用和专业培训要集中培训,而常识性的内容可按照志愿者小团队进行分散培训,如志愿者的权利义务、行为规范、团队的建构和具体岗位情况及应急知识等内容;知识、技能的培训要与实战、模拟演练相结合,以提升志愿者整体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提高志愿服务工作效率的目的。
3.完善运行管理机制
引入志愿者项目经理管理模式。从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活动看,都设立了志愿者经理的岗位,志愿者项目经理主要负责与志愿者来源单位、使用部门及志愿者工作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志愿者服务中遇到的困难,为志愿者提供各项保障,建立志愿 者与志愿者管理方的有机联络,志愿者项目经理主要通过志愿者团队建设来实现对志愿者的管理。在第十届民族运动会中,社会工作部探索引入了项目经理,是对这项工作的有益探索。
加强团队建设。美国心理学家佛罗姆的期待理论认为,人们被激励会去做某事情去实现整体目标,只有在预期自己的行为会有助于达到某目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要想使志愿者自觉融入团队目标的实现中,培养志愿者的认同感、归属感,是大型赛会志愿者的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团队建设、优化团队的组织结构,是志愿者管理组织架构的完善,更是官方管理体系的有益补充;打造多彩的志愿者团队文化建设,建立志愿者之家、志愿者休息室、打造志愿者风采墙等都是有效的形式;选拔优秀的志愿者骨干作为团队领头人,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带动团队更好地完成任务。
科学合理地排班与轮岗。合理安排志愿者上岗时间与班次,对有效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具有极大意义。排班与轮岗主要和志愿服务周期、人员和岗位数量三个因素分不开,根据管理运筹学理论,志愿者使用部门需要预测志愿者的需求情况,以确定适量人员,合理 分配人员并不断优化重组。如,志愿者在一个服务点人数不变的情况下,需确定固定的排班计划就不会有志愿者同时出现在岗位上开展工作的情况;如果超过志愿者固定服务周期,就需要确定合理的多日多组轮换排班方案,以保证志愿者的休息时间;如志愿者是“三个班两次运转”的情况,如果出现临时工作任务,或志愿者人数不是三个班次的3倍,那就可能进行大规模或全岗位轮换,主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
建立志愿者督导机制。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管理方与使用方往往只从具体工作角度出发开展志愿者工作,建立志愿者督导机制,组建督导团队,将有利于站在客观的、局外人的角度看待志愿服务工作,这样更容易在督导的过程中发现志愿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五)构建有效的志愿者激励机制
通俗的讲,激励就是通过创造满足志愿者需求的条件,激发志愿者的动机,使之通过个人奋斗达成组织目的。当前,“最伟大的管理”就是激励,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认为,个体的能力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仅能有20%-30%的发挥;而给予合适的激励,自身在努力的情况下,可使能力有80%-90%的发挥,所以,要想充分调动志愿者的热情,采取适当激励是必不可少的。
积极保障志愿者权益。在赛会前,志愿者工作部门应将志愿者的权益保障列入预算,志愿者与工作人员之间应享受同样的待遇,如志愿者的衣食住行、装备、医疗、保险等条件的保障;志愿者之间应公平对待,不能出现差别化待遇,其中包括工作任务量的尽量均衡化,如区别对待,容易打消志愿者的参与服务的积极性;在志愿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协调解决并积极维护志愿者的权益。创新理念,延长志愿者激励过程。大型赛会中,加强志愿者的内外部激励同样重要,我们应该看到,传统的激励主要在志愿者服务期间和服务结束后,评选优秀等的激励都是重结果而轻过程,实践证明激励的过程的长短与范围的大小,与效果有直接关系。所以科学有效的激励应该在志愿者招募选拔前就开始,持续至赛会结束,如在招募时的动员、岗前的动员,服务时领导的慰问,服务期间人文的关怀、志愿者风采的展示,服务完结后发放服务认证书,召开表彰大会等都是激励的过程,通过这些激发志愿者的内动力,使志愿者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去实现其自身价值,从而实现更好地服务赛会的目的。
(六)促进志愿服务成果转化
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对于城市整体志愿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北京奥运会之后,转化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成果逐渐成为普遍做法,通过志愿服务成果的转化,鄂尔多斯的志愿服务工作将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对推进志愿服务的参与率、促进城市的文明程度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志愿者纪念物品转化。大型赛会中志愿者纪念物品指志愿者标识、饰品等,这类纪念物品的保留可在鄂尔多斯博物馆等地开辟专门的展厅,存放赛会过程中志愿者工作涉及的各种物品,作为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精神和理念的阵地,免费向广大青少年和市民开放。志愿者的饰品或特定服装,如将志愿者的标志、称呼,作为以后日常志愿服务活动的标志、称呼,成为鄂尔多斯志愿者的标志之一。
志愿者服务站转化。参照北京、广州等城市的做法,在赛会活动结束后,将活动期间服务公众和游客的志愿者服务站保留一部分。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志愿者服务站在赛会结束后常态化运营,一部分由鄂尔多斯团委及各赛区团委负责运行和管理,作为全市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和扶持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平台;另一部分归属鄂尔多斯旅游和文化部门运营。
志愿者文化品牌转化。志愿者文化品牌主要有志愿者标识系统、图文影音资料、宣传片等,将志愿者文化品牌转化可以更好地传递志愿服务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如将志愿者标志、口号、歌曲在以后的志愿服务活动中继承和沿用下来,直接成为以后日常志愿服务活动的标志、口号和歌曲;将图文影音资料整理留存并宣传、推广,以服务鄂尔多斯志愿服务事业;宣传片的转化一般网络资源可以利用,所以推广宣传作用将范围更广、持续时间长,这些将直接为鄂尔多斯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