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群建设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甘肃武威市: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作者:  来源: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网站  发布时间:2023-09-12 

   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盯各族群众民生需求,丰富载体、探索创新,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交往交流交融之歌。

  坚持高位谋划,同心同向推进“三交”。始终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推动民族工作,深刻理解“四个必然要求”的重大意义,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更好把握主线、聚焦主线、践行主线。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基层宣讲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传播到田间地头、牧场帐篷、学校课堂、企业车间。将民族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政治考察、巡察监督、政绩考核,不断扩大各民族交往范围,不断扩容各民族交流层次,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依托武威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助推各族群众生活品质提升相结合,在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统筹谋划,搭起了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制度架构,为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行动纲要。

  坚持以文化人,同源共流引领“三交”。深入实施中华文化浸润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工程,挖掘讲好“凉州会盟”维护祖国统一、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四十多年如一日治沙造林等先进事迹,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进“五个认同”。编辑出版《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威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等书籍,深度宣传各民族“一起走过”“一起生活”“一起实现”的鲜活故事。深化中华民族形象视觉建设,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等方面,让中华文化通过马踏飞燕、武威文庙、西夏碑等实物实景得到充分展现。深入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互嵌交融创新,纪录片《梦幻凉州》在央视播出,“凉州攻鼓子”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电影《八步沙》喜获金鸡奖提名,天梯山石窟专题展获得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进一步增强。

  坚持宣传教育,凝心铸魂促进“三交”。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新兴传播媒介,加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介推送,有效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精心摄制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题宣传片,在出租车、公交车、候车厅、公交站台等平台播放,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全国文明城市“双创”共进。突出“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文化旅游特色,率先在全市4A级以上景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活动,创作主题旅游演艺项目,各族群众在旅游场域中接触、互动、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拓展。深入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累计培训农村教师、农牧民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2万多人次,天祝县百名幼儿教师参加“童语同音”计划师资培训项目。严格执行各族学生混班混宿制度,持续办好武威一中“民族班”。开展双语学习特色实践活动,天祝县天堂村被命名为全国双语学习特色村镇。各中小学常态化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扣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第一粒扣子”。

  坚持改善民生,共建共享助力“三交”。始终把各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坚持辩证把握和正确处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制定《关于推进河西走廊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武威市实施方案》,努力为打造河西走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桥头堡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切实在河西走廊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和林业碳汇工作,扎实推进国家节水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步沙林场被命名为甘肃省首个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石羊河创建为甘肃省首条全国示范河湖。全面发展社会事业,聚焦教育、卫生、养老、育幼等领域,每年谋划办理一批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以上,兜底保障水平巩固提升,城乡低保、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逐年提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加强东西部协作力度,古浪县、天祝县分别与天津市蓟州区签订“东西部协作”框架协议,累计落实帮扶资金5.2亿元,实施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社会事业等项目200余项,建设高标准产业园区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6个,引进嘉立荷、溢佳同惠等20余家东部龙头企业落地武威,实现了两地之间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

  坚持流动融居,互嵌互动拓展“三交”。主动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和城镇人口数量增多、居民需求多元化的趋势,大力倡导“来了就是本地人”理念,逐步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调合作、社会服务、法律援助等机制,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和谐社会环境逐步形成。2022年,少数民族新落户1034人,登记跨区域少数民族流动暂住人口4994人。推进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利用传统节庆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交流活动,使各族群众真正感受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天祝县立足“嵌入式”居住建设理念,在公租房、商品房等住房修建中充分体现民族特色,满足了不同民族对住房风格的需求。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织60名各民族青少年赴天津市开展“石榴籽一家亲”夏令营活动,分享彼此不同的成长经历、兴趣爱好、民族风俗,增进了相互了解,结下了深厚友谊。支持各族群众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求学就业,开展“春风行动”暨东西部劳务协作招聘会等各类招聘活动,使各族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共享技术技能、共享管理经验,东西两地各族人民心靠得更紧、情变得更浓。